中国竹文化(一) 发布时间:2019-12-16 浏览次数:77451次 |
中国是世界上竹子资源最为丰富、竹资源开发最早的国家。在中国文化中,竹子有虚心、有节、坚韧不拨、傲雪而立和长青等喻意,是与梅花、兰花、菊花相提并论的四君子之一,竹子也因为青翠挺拔的英姿受到中国人的喜爱。历代中国文人不啻笔墨的赞美竹子,歌颂竹子,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竹文化。 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说过,中国是“竹子文明的国度”,竹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在中国文学、艺术、绘画、园林、音乐中,竹子是常见的主角,中国人对竹子的感情已渗入骨髓。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将竹子用于生活之中。在陕西半坡新石器遗址中就出土了许多留着竹编织物痕迹的陶器,浙江吴兴钱山新石器遗址也出土了许多竹编的篓、箩等竹制品。到了夏、商时期,先民们制造的竹器更加实用,工艺也更加精美,已经开始在这些竹器中溶入了中华文化的特征。这些竹器样式多样,适用场合各不相同,有些还是当时“礼器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今天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竹簋便是祭祀祖先时盛装粟米的器物。《礼记》记载当时的贵族在家祭时,男性执盛酒的青铜壶,夫人捧装有粟米的竹簋,将祭品献给祖先享用。 周朝的下层百姓盛装食物除了陶器之外,还有竹子做的箪。这是一种装饭的器物,制作比较粗糙,孔子称赞他的高徒颜回时说颜回非常贤德,吃饭毫不讲究,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不改其乐,说明竹子在当时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,与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中国竹文化是以竹子为载体的一种文化,除了竹子本身的特性之外,它所制成的各种礼器、乐器和文化用具,以及竹子代表的象征意义,都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,符合中国文化中的道德,一直受到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喜爱和追捧。 在中国文学中,有很多与竹子有关的诗歌。从早初的“断竹,续竹,飞土,逐宍”到《诗经》中的“瞻彼淇奥,绿竹猗猗”,再到《尔雅》的“东南之美,有会稽之竹箭焉”,无一不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,它身上的坚韧、虚心、有节、耐雪的特征,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的理想相一致,所以很多文人士子喜爱竹子,到了一日不可无竹的境界。 秦汉时期,人们用竹子制作竹鞋、斗笠,用竹子制作女子的竹簪、竹笄,食用竹子的竹笋,住在竹子建成的房子里面,用竹子制作推车和桥梁,用竹子制作毛笔、竹简,可以说竹子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 |
上一篇: 竹筷的使用禁忌 下一篇: 中国竹文化(二) |